“同学,天日早餐帮我带一份肠粉,唔该嗮!”
以前读高中的时候,内宿生能叫到外宿生帮买早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特别是罗定的肠粉,巴闭咯!
肠粉在广东是最为普遍的早餐,粉粉嫩嫩、晶莹剔透的感觉实在美不可言!传说中的罗定肠粉还和惠能及乾隆皇帝有关!
罗定肠粉起源:
这种传统美食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源于泷州(今广东罗定市)。
泷州当时为岭南政治、经济与文化重镇,佛学文化鼎盛。在泷州各地遍布大大小小的佛学道场,特别是以龙龛道场最为出名。
新州有一个少年叫惠能,自小喜欢上佛学,听闻泷州佛学文化浓郁,不顾母亲劝说,不畏艰辛,长途跋涉来到泷州龙龛道场求学。
由于路途较远,所以惠能来一次就会住上好些日子,就在道场内生活。在龙龛道场,早餐都是吃油味糍,亦称盐味糍,是用石磨把大米磨成浆后加些油盐、花生米(炒后压碎)、葱、韭菜等混在一起,然后添加到平整的容器内(薄薄的半厘米厚),然后放入锅内蒸。
蒸好了就成了一层大块的米糕,然后再往容器内添加另一层生米浆,直接添加在已经蒸熟了的米糕上蒸,这样重复添加四五层蒸熟后就成了泷州当时传统美食油味糍。
有一年,岭南大地出现罕见旱灾,以致农作物失收,群众粮食紧缺。因当时泷州在岭南为富裕地区,春州(今广东阳春市)、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等周边地区难民大量涌入。
时任父母官陈普光与惠积商议决定把龙龛道场设为临时避难场所,在泷州大地进行募捐物资、粮食集中供应难民日常需求。
但由于难民数量较多,日常用餐已经没有米饭,仅供应油味糍也难以维持。看着储备粮食日益减少,而正在这时候,在厨房帮工的惠能不小心把盛满米浆的大桶弄偏了,桶内剩下的米浆不到一半。
惠能如实向惠积师傅汇报,惠积师傅没有责怪他,自己来到厨房,看了一下,让惠能去生火,自己就往桶里加满了清水,重新搅拌一次。米浆变得很清稀,然后惠积师傅轻轻地往容器内倒入一勺米浆,拿起来左右摆让其平铺在容器周围,跟着就放入锅内蒸。
由于这次米浆很清稀,且比较薄,很快就熟透了。惠积师傅把蒸熟透的油味糍直接拿出来,并没有加第二层,但却发现这次的油味糍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惠积师傅与惠能都感到惊讶。马上尝试一下,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味道一点也不比原来的油味糍差,简直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这样做出来的油味糍,不但味道好,且也可以在一定原料情况下提高了产量,惠积马上分咐惠能与其他徒弟采用这种方法做食物。
这种方法做出来的油味糍太薄了,不能像之前的可以分成一块块,所以只能全部铲回一堆然后再分切成一段段或不分。这就是肠粉做法的由来,但当时还没有叫做肠粉,为了与原有油味糍区分,大家就叫它做新油味糍。
灾难还没有得到减轻,惠积亲自参与改进油味糍片改进研究工作,之后安排宝亮、惠能等弟子为泷州百姓传授新油味糍做法,这种油味糍片很快就在泷州大地传播开。
惠能很懂感恩,在传播过程中帮起了个新的名称,叫作惠积糍。由于惠积糍源自龙龛道场,当地也有人称之为龙龛糍。
皇帝命名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蛊惑,专门拐到罗定州吃龙龛糍。
当吃到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龙龛糍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糍并不算是糍吧,反而有点像猪肠子,不如就叫肠粉吧。
后来他回到了京城,还对罗定的肠粉念念不忘,而肠粉亦因此在广东传开了,越开越多肠粉店。
目前肠粉已经是广东著名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肠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
肠粉按流派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布拉肠粉,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由于使用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导致做出的肠粉都不相同。
布拉肠粉品尝馅料为主(肠粉浆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添加澄面、粟粉和生粉)。
抽屉式肠粉(肠粉浆是使用纯米浆做成)主要品尝肠粉粉质和酱汁调料!
啊,说得我好饿。老板,唔该来一份充满回忆的肠粉!
赞赏
长按鍖椾含涓鍖婚櫌楠椾汉鍛煎拰娴╃壒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dingzx.com/ldsjd/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