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罗定墟市的发展史和各镇墟日大集合赶

发布时间:2017-7-27 17:53:26 

中国南方如湘、赣、闽、粤等地区乡村赶集的日子。在客家人的口语中,一般把乡镇称为墟,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墟日”。墟日文化丰富多彩,它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朝之墟

在南朝宋代某年夏秋之间,文人沈怀远到郁水(西江)南部一游,记当地集市为“蕉荔之墟……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徕之”。

我们从罗定市境内已出土的文物,当可推知当时的墟场会有一些蕉纱葛布、陶缶竹编、五谷六畜和多种蔬菜等物品交易。而这位来自中原的沈先生对这些物品已司空见惯而视若无睹,唯独垂青于岭南佳果蕉与荔,故称墟场为“蕉荔之墟”。

至于“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徕之”句,似可解读为:先定下墟期,以招集外来的行商小贩。时至墟日,则敲锣打鼓、唱歌跳舞,招徕附近的田夫村妇和小孩,有钱的来捧个钱场,无钱的来捧个人场。散墟后,场地复归荒芜。

唐宋之墟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去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和隋朝,到达了唐、宋。唐宋时期的广东,从总体来说,尚处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但局部地区已趋繁荣。新州、泷州修筑起用泥土舂制的城墙。土墙不高,以有刺植物如火秧、簕竹辅之,唯城门以砖砌之。

但当时的乡村之墟,绝大部分仍未实化。宋进士吴处厚《青箱杂记》记南方之墟:“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满时少,虚时多,故谓之墟”。

明清之墟

明清时期,广东封建社会经济进入了繁荣阶段。明初汉瑶矛盾缓和,明中期一度出现矛盾激化,经罗旁靖瑶之役后,及时善后。到了清朝,境内汉瑶逐步融合,经济进一步发展。

罗定城在明万历二十九年(年)向南、向西扩展,到清末有商业街和居民巷共28条。区乡之墟市有23个,其中已实化且规模最大的是泗纶墟和罗镜墟。当时罗镜墟由东至西分成东墟、大街、打铁街、西街等4段;泗纶墟呈长带形,由东至西分下街、迳口街、中间街、塘西街、沙街等5段。

民初墟市

民国之初,兵匪之患不胜枚举,本文仅摘其烈者述之。民国元年(年)至民国3年,罗定东南部及云浮县西南部的各墟市及村庄均遭土匪洗劫,郁南首任县知事(县长)在赴任途中即被土匪拦路截抢。

民国12-13年,广东南路叛军进扰罗定、新兴,桂系军阀之败兵数百人充入匪帮,抢劫郁南县西部。民国14-16年上半年,农民运动在各县部分地域开展,土匪不敢染指,而其余地域仍遭土匪抢劫。

陈济棠主粤时

民国20年(年)至民国25年(年),广东军阀陈济棠主粤,并联合广西军阀白崇禧、李宗仁在广州自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后改称中华民国西南政务委员会),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期间,广东无重大战事,经济得以发展。各县先后拆除县城城墙,扩宽马路,建成砖瓦结构的骑楼街。且由县城起,修筑公路通至部分区乡和邻县。开通公路的区乡墟市,全部陆续建起一些骑楼商铺。

当时罗定县城建成骑楼街5条:县府前至南门头(宽6.7米)、南门头至雄镇墟尾、新街口至街尾、水井头至神滩埗头、埠康路至水街。其时,罗定乡镇集市骑楼街亦颇具规模,罗镜墟,由东至西的长街从宽不足4米扩至宽6.5米。

罗定各镇街墟日集合

中心城区(天天墟日)罗城、素龙、附城、双东罗定东部片区苹塘镇2、4、6、8、10金鸡镇3、6、9围底镇3、6、9华石镇1、4、7罗定南部片区罗镜镇2、4、6、8、10太平镇1、3、5、7、9分界镇2、5、7、9罗平镇2、4、6、8、10船步镇1、3、5、7、9塱塘镇2、5、8、10罗阳:3、6、9榃感:2、5、8沙朗:1、5、9新榕1、3、5罗定西部片区黎少镇2、4、6、8、10生江镇1、4、7、9连州镇1、4、6、9泗纶镇1、3、5、7、9加益镇1、3、6、9龙湾镇1、4、7、9榃滨镇1、3、5、7、9新乐2、5、8

来源:

泷城记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里权威
北京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dingzx.com/ldsjd/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