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罗定市罗平镇的陈璘陂(又名将军陂),是明朝战将陈璘组织建造的。
在明朝,罗定虽然土地广阔,但基本由罗平等多个小盆地组成,多为旱水地,十年九旱,罗平盆地一片荒野。
陈璘为了开垦罗平盆地,迫切解决罗平盆地水利问题,在信宜思贺河逆河而上考察地形兴建水利,带领士兵和百姓在思贺河下游筑水陂,开渠道15公里,引水解决罗平盆地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陈璘的功德,把这座水陂以陈璘将军命名,称为陈璘陂(又名将军陂)。
陈璘陂一直沿用到上世纪80年代。年9月16日,罗定市政府在陈璘陂旧址上游50米处,新建水坝确保罗平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新建的水坝仍沿用陈璘陂(将军陂)的名字。
陈璘,字朝爵,号龙崖,明朝广东东安人,原籍广东省翁源县周陂镇龙田村。明朝著名将领,抗倭英雄,封左都督(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追赠太子太保。公元年(万历五年)奉旨举家迁广东东安南乡(即今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南乡村)落籍。
公元年(万历四年),明朝庭分十路(十哨)大军大征罗旁瑶民动乱。时陈璘任高州参将,领信宜哨大军参加平乱。陈璘身先士卒攀悬崖峭壁,连破瑶寨。公元年(万历五年),明朝庭设立罗定州。陈璘因战功显赫,升任东山副总兵(从二品),兼东安参将,为当时罗定州最高军事长官,全权负责罗定州的建州和罗旁的善后工作。罗定建州之初,陈璘实施减赋税、建水利、兴教育、开道路的策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
(来源:南方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dingzx.com/ldsxw/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