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于年2月1日公布了首批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名列榜上。”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这句话有点“厌倦”,那是因为他们真的对罗定的历史知之甚少,小编最近特地整理了一下网友
ETU4陈年旧事的资料,看完之后,你一定会对罗定有一个新的认识!罗定历史罗定市历史悠久,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距今四五千年前,罗定的泷江河、罗镜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类生活的踪迹。早年在罗平横垌背夫山发现的大型战国墓葬,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称的“百粤之君”。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在多年前,罗定曾经创造过辉煌的远古文明。对此,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曾撰文指出:“罗定东邻高要,南接阳春,西界岑溪,是一天然古国,即古称两山之间(云开大山和云雾大山)的古王国之地。”
罗定市博物馆老馆长陈大远在研究罗定背夫山战国墓出土的战国青铜鉴。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罗定属苍梧郡端溪县地。东晋末年,在罗定地设立龙乡、元阮两个县,龙乡治所在今太平镇潭白管理区(关于元阮县城,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和徐俊鸣认为在罗定盆地的西缘)。这是罗定设县的开始。
罗定自晋末建立县治后,地位迅速上升,龙乡建县仅数年,晋康郡就由元溪县迁来龙乡县。自此,罗定太平便成为郡治所在地,直至北宋初,相沿六百多年。期间,曾一度改设广熙郡,但郡城仍设在罗定。
到了南朝梁、陈年间(公元—年),曾在罗定县设置一州(泷州);三郡(平原郡、开阳郡、罗阳郡);六县(龙乡县、夫阮县、永熙县、罗平县、开阳县、安南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年),撤郡改行州县制,罗定地设一州四县。24年后,撤州改行郡县制,以罗定的太平、罗镜为中心设立永熙郡,仍以太平潭白为郡城,永熙郡下辖泷水县、永熙县(均在罗定)、怀德县(今信宜)、良德县(今电白)、安遂县(今郁南)、永业县(今岑溪)六个县。这是罗定历史上最大辖境。
唐初改永熙郡为泷州,在罗定境内恢复一州四县政制。后泷州一度改名开阳郡,乾元元年(公元年),复名泷州,所辖泷水、开阳、永熙(后改永宁)、安南(后改镇南)四县,大至包括罗定全部及云浮、信宜、郁南、岑溪小部分地区。北宋开宝六年撤消泷州,四县并为泷水一县,长达六百多年。
唐代岭南道泷州位置图
明万历五年(公元年),因罗旁地区的“瑶乱”被平定,泷水县升格为罗定直隶州,“罗定”一名自此载入史册。罗定直隶州管辖东安(云浮县)、西宁(郁南县)两县,俗称“三罗”,至辛亥革命改罗定州为罗定县止。三罗地区成为广东一个重要行政区域,长达三百四十余年。
民国罗定县地图
罗定地方文化古代罗定虽地处岭南,声名却传播神州。历代均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涉足罗定,如唐朝的诗人宋之问、武后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翁方纲、何仁镜等,都曾避乱或寓居罗定,留下了许多题咏。初唐杰出诗人宋之问任泷州参军时所写的《过蛮洞》、《入泷江》两首诗,被收入《全唐诗》中,描写当时罗定少数民族聚居,文身凿齿,瘴疠肆虐、生活贫困的情况。陈氏豪族的陈集原在唐武周年间撰写的《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取六朝骈文之精华,文笔优美,骈词工丽,后被收入《全唐文》和《广东文征》。明万历年以来,出任罗定地方官者多具文韬武略,如陈磷、郑人逵、张国经、洪颐煊、宋起凤等,他们启贤兴学,促进了罗定文化教育的发展。到民国时,罗定成为广东的文化县之一。
罗定龙龛岩摩崖石刻
罗定方言也很独特,有白话(近似于广州话)、“neng(注:代替古汉字—左“人”右“能”)古话、客家话漳州话、阳山话及瑶话等。其中以古话最具有地方特色,与广西东部的“地古话”较接近,是以古代俚语、僚语和中古音为基础,与多种语言长期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方言,它保留了许多古音成份,是罗定古代地方语言的“活化石”。“neng”古话最大的特点,一是复调,同一个字词,用作定语时读一种声调,用作宾语时却读另一种声调;其次是运用唇、舌、齿发音,在旷野中传播时十分清晰响亮。“neng”古话主要集中在围底河流域丘陵地区,这里正是古代俚、僚族人聚居的地方。这种方言自成体系,极具稳定性,故能从古代流传至今而不被别的方言同化。从民歌亦可体现地方的文化特色。罗定山歌和“neng”歌多为七字四句体,对平仄、对仗、押韵比较讲究,但也崇尚通俗易懂。可以两人对唱,也可以摆设山歌擂台,和者的歌头要接对方的歌尾,意境相贴。不少联络顶山歌使用方言及地方俗语入歌,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音而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素龙镇妇女伍凤英以唱山歌闻名,年10月到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在会上演唱了罗定民歌。会后受到郭沫若的亲切接见,后被吸收为中国音协会员,并当选为音协广东分会理事。
罗定文物古迹罗定保存有大批珍贵的文物古迹。目前,全市登记的文物景点有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名胜古迹有龙龛岩摩崖石刻、文塔、蔡廷锴将军故居(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学宫、府第民居、罗定州城遗址(明清)、泷水故城(唐代)、建水故城(唐代)等数十处。罗定的考古发现尤其市古墓葬的发掘,令人瞩目。近20年来,岭南所发现的大中型战国墓葬,最大的有三座,其中两座在罗定,这就市著名的太平镇南门垌战国墓和罗平镇背夫山战国墓。两处墓葬出土文物近件,其中有4件青铜鉴为广东所仅见,铸造精美,肩腹部有细密的蟠螭纹,耳当是蟠螭纹组成的兽面和兽头装饰,这饰物非王者莫属,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墓中出土的青铜镰、叉、云纹鼎、三叶矛、三棱镞,为广东前所未见。在罗定罗镜鹤咀山发现的南朝墓是目前岭南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南朝墓葬。墓中出土精美的越窑青瓷56件,是一千多年前青黄釉瓷器中的精品。尤其是其中两只瓷罐有偶然烧出的“窑变”釉色,尤如千峰青翠点缀一缕紫霞,十分罕见。墓中还出土了金手镯、金指环、铜镜、陶器等物。金手镯上面凿有几组栩栩如生的神兽异草图案,镂刻工艺巧夺天工,在唐以前的金饰物中,还未见如此精美的珍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曾送首都北京以及香港等地展出。罗定还是岭南出土铜鼓最多的地方之一,已发现汉至晋代铜鼓出土点12处,出土铜鼓16面。这种古代民族用器至今仍在西南、海南各民族种以及东南亚各国民族中使用。说明古代罗定曾是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此外,在罗定还出土过青铜车器及饰物,其精美程度可与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车马饰物相比美。
历史遗迹遗址泷州城遗址、开阳县治所遗址、建水县遗址、罗定州城(泷水县城)遗址、罗镜所城遗址、分界镇金田炉下自然村冶铁遗址、船步铁炉村冶铁遗址、罗平镇营下村冶铁遗址、太平天国凌十八抗清罗镜战役遗址、龙湾制蓝工场遗址、新榕制蓝工场遗址、大芒山瑶族居住遗址、罗罅岗、李屋顶、牧牛河、旧县顶、鲤鱼岗、长岗等山岗遗址、东周时期百粤先民村落罗罅岗遗址、加益镇的大芒山“十二路火灶”的明、清时期瑶民村落遗址、罗平镇东岸山岗春秋战国时期百粤先民活动遗址、泗纶镇天堂项明、清时期盘姓瑶族先民村落遗址、云盖顶明、清时期“过山瑶”村落遗址、生江瓷窑遗址、开阳县学宫遗址、分界刘三姐歌墟遗址、苹塘下山洞遗址。
古塔三元塔、文峰塔
古井云龙书院井、罗镜大井、罗镜区寿年故居前大井、道前井、凌十八投井徇难井
古城堡大逻堡、潭白故城、建水故城、罗定古城墙
名人故居蔡廷锴将军故居、谭冬菁故居、林一元故居、欧寿年故居、撷园、叶少泉故居、彭佐熙故居、陈章故居、沈光汉故居、王作华故居。
古民居(围屋、蚝壳屋)lang南九座屋、金鸡大垌八角楼、大夫第、楼脚、十镬耳屋、梁家庄园、蓝村九座屋、罗镜十二座、平西竹围村、泗纶青桐黄姓大屋、陈福初楼。
古桥金鸡石硖坡拱桥、岭拱桥、西岸桥、鲤鱼桥、牛岗石桥、周沙桥。
古祠堂谭御史寿海公祠、兴濂书院(陈家祠)、古模陈公祠、剌史祠、谭祝黄氏宗祠、三达祠、平田古祠、榃感黄氏宗祠、山田陈氏宗祠、赤坭陈氏宗祠、罗镜叶氏宗祠、冈头水贤良书院。
书院罗定学宫、菁莪书院、罗西书院、谭祝黄氏私塾。
古墓罗镜南朝墓、双东谭寿海墓、附城蛇塘谭宝川墓、张广扬、张昌墓、傍城冈古墓
坊表碑刻(牌坊、碑版、石刻)驸台翁氏牌坊、罗镜陈氏节烈坊、莲花石雕、石人、三都水路船浆碑、粤军第三师罗镜战役阵亡将士墓碑、会馆章程、街巷挑担会馆通议、龙龛道场铭。
宗教与民间信仰场所东山庙、龙头寺、龙龛庙、仙姑庙、刘三姑庙、惠民庙、白庙、邓公庙、古地庙、神滩庙、神滩庙、保定庙
罗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罗定山歌民间工艺:建筑灰塑、土纸生产、大眼帽、禾镰、蒸笼、藤竹织品民间技艺:武术、舞龙、舞狮、舞牛、锣鼓仔戏剧:粤剧曲艺:八音锣鼓、榃滨诗歌社音乐:仿唐乐曲、打马舞、十番民俗:能古话、漳州话、客家话、罗定白话、庙会、炮会、醮坛、谚语、民谚、歇后语、行话、民间文学、民间传说(三套集成)
罗定特产美食绉纱鱼腐、罗定豆豉(豆豉鸡)、三角粽、蕉叶糍、凉粉、蕨粉、油渣粽、炸虾堆、糖松糕、砵仔糕、生菜包、木茨粥、连州茶、苹塘茶
罗定旅游将军故里、龙龛道场、金银河水利枢纽工程、罗城书院群、罗定古城(城墙、码头、学宫、书院等)、刘三姐歌墟场(分界、lang塘)、东桥塔照、牛石仙踪等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戳↓↓
吃了会长寄生虫的9大小吃,罗定人你还敢吃么?
广东电视台话比你知,点解罗定稻米咁出名、咁独特!
究竟有多少罗定人看过,这堪称央视级别的《舌尖上的罗定》!
什么?罗定方言四级考试试题?做对了再说你是罗定人!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dingzx.com/ldsjd/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