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3/12/17 14:16:30 

本文转自:云浮日报

  本报讯(记者林瑞荣刘烁苏鹏蕴)“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转黄骊。鸟声花影留人住,不赏东风也是痴。”罗定“花甲”之年的老酒厂、省级非遗传承地,现在打开文旅大门,喜迎八方客,“留人住”的不是“鸟声花影”,而是充满历史人文记忆的“时光走廊”。

  罗定市区北角路一带,是罗定的“历史文化街区”所在,这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定学宫,有“百年名校”罗定中学;其实,不少“老罗城人”还会更熟悉另外一个地方——罗定酒厂。罗定酒厂成立于年,上个世纪不光生产米酒,还生产其他饮料、饼干、豆豉等,曾经在罗定人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现在,罗定酒厂还总体保存上世纪的历史风貌,米酒和豆豉两个“拳头产品”依然保持良好生产经营状态。走进罗定酒厂,可以体验一番“时光之旅”,还可以品尝“儿时的味道”。

  “罗定酒厂承载了一代代罗定人的记忆,我们决定打开门让人们参观,在生产经营中加入文旅方向的探索,让酒厂的历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罗定酒厂生产营销负责人谭银贤说。目前,酒厂正在厂区打造一条“时光走廊”,进入厂区的左侧,是酒厂的生产大楼和储酒间,一楼硕大的酒缸阵列气势恢宏,楼上是米酒和豆豉生产车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定豆豉酿制技艺在这里传承;往前是酒厂的“总部大楼”,是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建筑;后面还有酒厂蒸馏车间,现在被改造成旧式食铺,八仙桌、各色特色小食、上世纪的重要生活物品,这里既是“食铺”,又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让人流连忘返。

  “罗定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类似罗定酒厂这种保持完好的时光记忆之地,很受游客和市民欢迎。”罗定乡村旅游推广热心志愿者李大灿近年他和志愿者团队,组织了大批大湾区游客到罗定旅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对罗定发展文旅产业充满信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dingzx.com/ldstc/15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